一例腹痛、腹瀉伴便血病例分析
病例詳情
患者,男性,50歲,2016年5月24日因“腹痛、腹瀉2個月余伴便血1個月余”入我院肛腸科就診。
患者2個月前不潔飲食后出現下腹陣發性疼痛,伴腹瀉,大便由3~4次/d黃色稀便逐漸至7~8次/d,并出現便中帶粘液鮮血,當地醫院查ESR 33 mm/h,hsCRP 56.2~113.8 mg/L。結腸鏡示:全結腸黏膜呈彌漫息肉狀增生,糜爛、潰瘍形成,回腸末端黏膜光整;病理提示:間質內可見大量慢性炎細胞浸潤,考慮“潰瘍性結腸炎(UC),全結腸型”,5月26日予甲強龍40 mg靜脈滴注 QD,治療3 天,美沙拉嗪1 g,4次/天,腸道益生菌治療,同時予補液、補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療,患者病情尚有所緩解,大便次數逐漸減少至4次/天,黃色稀便,腹痛較前緩解。5月29 R改為口服潑尼松45 mg,1次/d,治療2周,癥狀反復。
患病以來,精神差,進食差,體質量下降約15 kg。入院查體:BP 103/78 mmHg,HR 102 bpm,BMI 16.9 kg/m2,體型消瘦,貧血貌,心肺(-),腹部稍韌,左下腹輕度壓痛,無反跳痛、肌緊張,肝脾肋下未及,腸鳴音1次/min,雙下肢可凹性水腫。肛診未見異常。入院后復查血常規:HGB 77 g/L,PLT 36×109/L,WBC 42×109/L 。行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活躍,造血組織90%,脂肪組織10%:粒細胞系增生,其中以中、晚幼粒細胞為主,原早幼粒細胞增多;成熟粒細胞散在易見,紅細胞系、巨核細胞系受抑,淋巴、漿細胞散在易見,形態成熟。外周血異常細胞分析:原幼稚細胞56%、中幼粒細胞1%、晚幼粒細胞2%、中性粒細胞32%、中幼紅細胞1%、晚幼紅細胞2%、淋巴細胞2%、單核細胞2%。外周血染色:POX陽性、PAS細顆粒狀陽性。外周血單克隆抗體檢測:CD13、CD68、MPO、HLA-DR、Bcl-2、CD38均為陽性。
與血液科專家會診,患者可明確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并行ALL方案治療控制病情。2個月后復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異常早幼粒細胞占8%;血常規示:WBC 8.34×109/L,RBC 2.84×1012/L,HGB 94g/L,PLT 287×109/L。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累及腸道的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其與白血病的確切關系尚無定論。有研究分析17例潰瘍性結腸炎合并白血病的病例發現,其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為多見。
許多國外學者對潰瘍性結腸炎與白血病相關性的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本身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亂、環境因素及治療藥物特別是免疫抑制劑,如6MP、硫唑嘌呤引起的免疫抑制、基因異常如5號染色體易位等都是誘發白血病的因素。
隨著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在國內的日趨上升,臨床醫生應對潰瘍性結腸炎誘發或并發白血病的可能性引起重視。我們認為在潰瘍性結腸炎較長時期的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在出現血象異常時,應盡早行骨髓穿刺明確診斷。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有利于患者預后。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文獻
1.Tzivras M Souvioultzis S Tsirantonakl M.Archimandricis A Chronic granulocvtic leukemia in a patient winl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ulcerative colitis:an interestinz association J Clin Gastroenterol.1997,25:365-366.?
2.Heizer WP.Peterson JL.AcuLe mveloblastic leukemla following prolonged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 wlth
6-mercaptOpurine .Dlg Dls Sci,1998,43:1791-1793.?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