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切核酸酶的種類
20世紀70年代,在細菌中陸續發現了一類核酸內切酶,能專一性地識別并水解雙鏈DNA上的特異核苷酸順序,稱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簡稱限制酶)。當外源DNA侵入細菌后,限制性內切酶可將其水解切成片段,從而限制了外源DNA在細菌細胞內的表達,而細菌本身的DNA由于在該特異核苷酸順序處被甲基化酶修飾,不被水解,從而得到保護。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研究和應用發展很快,目前已提純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有100多種,許多已成為基因工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被分成三種類型。Ⅰ型和Ⅲ型限制酶水解DNA需要消耗ATP,全酶中的部分亞基有通過在特殊堿基上補加甲基基團對DNA進行化學修飾的活性。
Ⅰ型和Ⅲ型酶具有限制和修飾兩種作用,而特異性弱,切割位點的序列不固定,不已知,不宜用于基因克隆中。
Ⅱ型限制酶水解DNA不需要ATP也不以甲基化或其它方式修飾DNA,能在所識別的特殊核苷酸順序內或附近切割DNA。因此,被廣泛用于DNA分子克隆和序列測定。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