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卡脖子?磷酸鐵鋰等多項電池技術擬限制出口
1月2日,中國商務部服貿司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限制出口部分新增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編號:252604X) ,包括磷酸鐵鋰制備技術、磷酸錳鐵鋰制備技術、磷酸鹽正極原材料制備技術;有色金屬冶金技術(編號:083201X)項下新增控制要點:鋰輝石提鋰生產碳酸鋰技術、鋰輝石提鋰生產氫氧化鋰技術、金屬鋰(合金)及鋰材制備技術、原鹵直接提鋰技術、含鋰凈化液制備技術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技術出口是指從中國境內向境外,通過貿易、投資或者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為。屬于《目錄》禁止出口的技術,不得出口。屬于限制出口的技術,實行許可證管理;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征求意見稿中,目錄刪去三項涉及中國傳統建筑技術的條目,新增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條目,修改有色金屬冶金技術條目,新增了該條目下的控制要點,對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等制備技術進行出口管制。
新增的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管制涉及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的制備工藝,控制要點主要是粉體壓實密度、容量、平均電壓和庫倫效率等關鍵參數。
其中,先進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制備技術,以及鋰礦冶煉、提取技術都將進入限制出口名單。比如:
1、磷酸鐵鋰正極:300MPa下粉體壓實密度≥2.58g/cc,0.1C可逆容量≥160mAh/g,首次庫倫效率≥97%;
2、磷酸錳鐵鋰正極:300MPa下粉體壓實密度≥2.38g/cc,0.1C首次庫倫效率≥90%,0.1C可逆容量≥155mAh/g,0.1C平均電壓≥3.85V,1C放電容量保持率≥97%,2C放電容量保持率≥95%。
3、磷酸鐵、磷酸鐵錳、電池用草酸亞鐵、電池用磷酸二(一)氫鋰、電池用磷酸鋰制備工藝,其中磷酸鐵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振實密度>2.1g/cc,磁性異物<10ppb。
根據粉體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材料可分為五代,第一代2.10—2.30g/cc,已基本淘汰;第二代2.40—2.50g/cc,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第三代2.50—2.60g/cc,目前增長較快,是高端鐵鋰電池的重要材料;第四代2.60—2.70g/cc,剛剛實現批量出貨;第五代2.70g/cc以上,處于客戶驗證階段,尚未批量出貨。
根據上述分代標準,粉體壓實密度≥2.58g/cc的管制標準屬于三代末,接近第四代的水平,對應的是具有超快充、高密度的高端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是當前市場應用的最新技術,而非主流技術。
磷酸錳鐵鋰的管制要點為300MPa下粉體壓實密度≥2.38g/cc,0.1C首次庫倫效率≥90%,0.1C可逆容量≥155mAh/g,0.1C平均電壓≥3.85V,1C放電容量保持率≥97%,2C放電容量保持率≥95%。相比磷酸鐵鋰,多出了平均電壓、放電容量保持率兩個指標。
這兩個指標主要針對磷酸錳鐵鋰的技術要點。磷酸錳鐵鋰相比磷酸鐵鋰的主要優勢就是電壓提升,磷酸鐵鋰的工作電壓一般在2.5V—3.65V,磷酸錳鐵鋰的工作電壓提升至3.8V—4.1V,電壓升高可提升15%~20%的能量密度。但磷酸錳鐵鋰在容量保持率方面比磷酸鐵鋰要差,如何提升容量保持率是這種材料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壁壘。
預計到2025年,磷酸錳鐵鋰電池將實現大規模批量出貨。這一趨勢將推動磷酸錳鐵鋰電池在市場中的應用和普及。當前中國企業在這種新材料上占據領先地位,根據征求意見稿當中的管制要求,相關制備技術基本都需要限制出口。
外媒認為,一旦上述提議得到落實,將是中方針對關鍵礦產及其加工技術的最新出口限制措施。這份文件將有助于中國保持其70%的全球鋰加工領域主導權。
應對歐美重重貿易壁壘
上述舉措也被外媒視作歐美圍堵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反擊。
2024年1月至11月,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了近70%的份額,成為該領域的主導力量。中國生產的鋰電池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超過70%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在全球排名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中,中國占據了6家,這表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歐美近年來對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的限制力度不斷加大。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對電池原材料的開采、加工和回收等方面進行了限制。2024年9月,美國將對華電動車的加征關稅從25%提高到100%,最終執行關稅為102.5%。此外,中國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在美國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與福特的合作受阻以及美國軍方禁止采購國內六家電池企業的電池等限制性措施。
歐盟方面,新的電池法規將于2025年全面實施。2024年10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在現有10%的關稅基礎上,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最高35%的關稅。11月20日,《金融時報》報道,歐盟計劃要求前來設廠的中國大陸企業向歐洲企業轉讓技術,以換取歐盟的補助,這一規定將首先適用于電池企業,并可能擴展到其他綠色產業。
為了應對這些限制,中國鋰電企業開始在海外建廠,以實現本土化生產。然而,這一過程中也面臨著成本增加和風險上升的問題。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鋰電企業的海外項目可能會面臨叫停和技術泄露的風險,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出口影響幾何?
2024年,中國磷酸鐵鋰電池的海外出口成為國內鋰電市場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1-11月,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出口量超過41GWh,而新簽訂的海外儲能電池訂單也超過50GWh。
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建設的磷酸鐵鋰工廠中,只有龍蟠科技的印尼工廠已經投產,但其產品的技術標準尚未達到征求意見稿中的管制水平。其他如華友鈷業和中偉股份的摩洛哥工廠、湖南裕能的西班牙工廠、國軒高科和萬潤新能的美國工廠等都處于建設階段。這些工廠可以根據出口許可的申請情況調整產線技術水平,因此不會受到出口管制的太大影響。當升科技的芬蘭項目雖然規劃了30萬噸的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產能,但目前一期規劃僅為6萬噸三元材料產能,磷酸鐵鋰產能是遠期規劃,因此當前影響不大。
在有色金屬冶金技術領域,新增的電池技術相關管制要點包括鋰鹽制備技術,如鋰輝石制備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技術,金屬鋰及鋰材制備技術,以及鹽湖原鹵直接提鋰和含鋰凈化液制備技術。這些技術領域中,中國企業并不具有獨占優勢,主要優勢在于效率高。例如,贛鋒鋰業的氫氧化鋰和金屬鋰制備技術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此外,中國鋰鹽企業更傾向于將鋰精礦運回國進行生產,因為國內的能源成本和其他必需化學品價格更具優勢,且鋰鹽的主要客戶也集中在國內。
對于出口管制較為敏感的技術是原鹵直接提鋰和含鋰凈化液制備技術,這兩類技術主要用于鹽湖提鋰。由于鹽湖鹵水無法長途運輸,鋰鹽生產必須設置在資源地,因此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得的鹽湖資源,如贛鋒鋰業的阿根廷項目和寧德時代的玻利維亞項目,都需要申請相關鹽湖提鋰技術的出口許可。
若企業需要出口受限技術,需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技術出口許可。獲批后進行實質性談判并簽訂技術出口合同。合同簽訂后,向商務部門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出口許可證》,商務部門在收到申請后15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如許可,將頒發技術出口許可證,合同自許可證頒發之日起生效。
整體看,限制出口更多地在于保護國內技術的先進性,警示鋰電出海企業提防國際貿易壁壘,降低技術泄露風險,及時調整自身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目前,上述舉措處于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后續的相關政策細節可能進一步完善,具體實施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