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影響?
電子煙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影響?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與傳統香煙比,使用電子煙產生的健康風險并不明朗。近日,據《科學》報道,研究者目前已經在動物和人類中進行試驗,以探究電子煙是否對肺部和心血管系統構成慢性風險,及其所含化學物質如何對健康生物體產生負面影響。
電子煙由電池供電,內含尼古丁及其他物質,比如可溶解尼古丁的溶劑、增強尼古丁風味的調味劑。對這些物質進行加熱后,使用者即可吸入氣溶膠混合物。盡管數據參數、研究結論各不相同,現在仍有制造商聲稱電子煙可以幫助人們戒煙。但有一個現狀無法回避:數百萬不抽煙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吸電子煙。
據《科學》報道,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預防心臟病專家詹姆斯·斯坦表示,鑒于電子煙與傳統香煙的化學成分存在巨大差異,醫學界正加緊研究電子煙對人體的影響。
11月,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宣布將提高電子煙相關研究項目的經費,增加對電子煙急性和慢性影響的研究數量,該機構今年用于相關研究的經費達2300萬美元。
盡管已經問世數十年,但電子煙的迅速普及是在近幾年內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調味劑和便利的攜帶方式讓電子煙的使用越來越接近傳統的吸煙方式。如今美國約有1300萬人在吸電子煙。但今年3月,一系列急性肺損傷案例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警惕——美國目前相關案例接近2300例,有47人死亡。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綜合癌癥中心的腫瘤學家彼得·希爾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盡管與傳統香煙的成分不同,人們依然為電子煙可能導致的損傷感到驚訝。
現在,衛生部門懷疑這種急性損傷與電子煙中添加的維生素E油有關——其中含有四氫大麻酚。9月,《臨床研究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暴露在電子煙環境下長達4個月的小鼠,壽命僅為正常小鼠的1/4。該研究負責人,休斯敦貝勒醫學院的肺科醫師法拉·赫拉德曼德指出,起初吸入電子煙氣體的動物未發現肺氣腫等癥狀。先前研究顯示,電子煙中燃燒產生的化合物可能是產生呼吸道炎癥的影響因素。
赫拉德曼德等人還做了動物肺組織切片,顯示巨噬細胞異常腫脹。研究者猜想這些細胞產生異常可能是因為吸入了植物甘油,但細胞中多余的脂肪如何產生卻不得而知。
進一步實驗顯示,巨噬細胞可保護人體免受感染,但也會回收肺表面活性劑,這種物質由蛋白質和脂質混合而成,覆蓋肺氣囊內部并幫助氣體交換。植物甘油和電子煙中的另一種溶劑丙二醇不僅可以溶解尼古丁,還會溶解表面活性劑等一系列其他物質。
研究者還發現,巨噬細胞充滿了表面活性劑中的脂肪,這導致小鼠看上去很健康,但暴露在流感病毒中時,這些巨噬細胞腫大的小鼠會死亡,這意味著它們的免疫功能已經減弱。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電子煙是否和香煙一樣會導致癌癥。以往認為,電子煙的危害可能不如傳統香煙那樣大,但近期紐約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道稱,暴露于電子煙環境中的54只老鼠患肺癌的風險增加了。
發生在鼠類身上的癥狀是否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這一點,但這也給人們提了個醒。與皮膚、腸道等防御能力更強大的器官相比,肺部沒有更強的防御機制。有研究者表示電子煙可能會對喉嚨和上呼吸道產生不良影響,植物甘油和丙二醇會使這些組織變得干燥。
還有研究表明,將15名健康志愿者使用4周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與15名從不吸煙的人對比后發現,使用電子煙的人肺組織和肺部液體有輕微的、可被測量的發炎跡象。后續研究擴大了實驗對象數量,包括向電子煙過渡的吸煙者和長期使用電子煙的人。研究者將繼續尋找炎癥發生跡象,探究實驗對象口腔和喉嚨中的細菌群是否平衡等。
吸煙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還將探究電子煙是否也會產生類似影響。近期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的研究顯示,改用電子煙后,74名吸煙者的心臟健康有所改善,但不論是吸傳統香煙還是電子煙,都會給人體帶來大量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被整個肺部吸收。
目前,有研究者正在對超過400名志愿者進行監測,收集吸煙前后的生理指標,包括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的心率、血壓、動脈厚度和有氧功能,研究者還將收集有關電子煙本身的數據,以了解不同產品是否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同影響。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
-
項目成果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