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特性
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分布在獼猴、大鼠、豬、犬等動物的胃粘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癥狀為: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癥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有些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臨床過程慢性咽炎295例和正常對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勻涂片,超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放大20000倍,根據觀察需要選擇暗視野相差視野進行活體觀察,由一名專業人員進行結果判定??ǚ綑z驗評價兩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率的差異。結果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77.63%,229/295),66例未發現幽門螺旋桿菌(22.37%,66/295);正常對照組中,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檢測到幽門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pylori)狗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 canine,Gc)或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6.67%,2/30),其余28例(93.33%,28/30)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經卡方檢驗χ2=6.670,P〈0.05。 結論幽門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種被忽視的致病菌,超高倍顯微鏡有可能成為篩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門螺旋菌的一種新方法。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臨床過程是這樣的:幽門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pylori)狗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 canine,Gc)或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經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后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專家們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險增加了2.7-12倍,如果沒有螺旋桿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會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病是后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其傳播方式還不十分明確,但最可能的途徑是口-口、糞-口、寵-人傳播,已有以下實驗可以證明:
1.利用PCR從唾液、牙斑和糞便中檢出幽門螺旋桿菌的DNA;
2.從牙斑和糞便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3.從同一居住地的寵物排泄物中分離出相同的幽門螺旋桿菌菌株。